【农贸易家】专注优质农特产品供应,汇聚各地优质产地资源,热销/爆款/应季农特产品源产地直发, 客服微信:nongteyp

真实的农村,浅谈

业内人说 农行天下 987℃ 0评论
招代理,咨询微信:nongteyp

CFP供图

抢头条

真实的农村

真实的农村

真实的农村

真实的农村

看谁说得好,谁就做头条

每年春节以后,离乡返城总让人感慨万千。乡愁成了一时槽点,农村话题也甚嚣尘上。建设美丽乡村、发展农村电商、做好农村旅游……关注留守儿童、农村问题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乡村重建,不止需要政府和市场的力量,还需要民间社会,需要每个个体来践行应有的公共责任。

与其唱衰故乡,不如去做“新乡贤”

近一段时间,有关“乡村沦陷”的报道更是大有刷屏之势,特别是在假新闻“上海女孩跟江西男友回农村过年,吃第一顿就要分手”这类假新闻的渲染铺陈下,以愚昧、凋敝、古怪、失序为主题的乡村图景,似乎正在成为城市文化消费的畅销品。

问题是,类似图文展示的个案,真的能代表乡村全部吗?相关调查真的足够深入观照到乡村灵魂吗?为什么只看到“沦陷”看不到“新鲜”呢?为什么只注重呈现与批评,不负责拯救与重建呢?

城市众声喧哗,乡村静默无声。我认为,以“城市为中心”的话语体系,很容易把乡村随意打扮成一个任人嘲讽调笑的灰姑娘。我觉得,真的不能再把故乡当作倾倒个人情绪垃圾的所在,不要对故乡表现出太多消极与轻慢的姿态,而应该站在公共立场,把农村面临的很多问题,放在整个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大系统大框架下进行认知和解决,把对乡村的关注转化为积极重建。

从这个意义讲,我认为,那些挤进城市的“凤凰男”们,特别是从乡土社会已经体面走进城市中国的精英们,与其唱衰故乡,与其冷漠故乡,不如好好静下心来,想想到底能为故乡做点什么。乡村重建,不止需要政府和市场的力量,还需要民间社会,需要每个个体来践行应有的公共责任。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乡贤”这个概念,又逐渐成热词。在去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还有这样的清晰阐述:“创新乡贤文化,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所谓“乡贤”,也就是指本乡本土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而深受本地民众推崇敬重的贤人。在历史上,乡贤在维系基层社会运转方面,就曾扮演过极其重要的角色。乡贤虽然不是官员,但在社会建设、风习教化、乡村公共事务中,都能起到重要的主导力量。

倡导乡村建设的著名学者梁漱溟还这样说过,“士人居四民之首,特见敬重于社会者,正为他‘读书明理’,主持风教,给众人作表率。有了他,社会秩序才是活的而生效。夫然后若农、若工、若商始得安其居乐其业”。在今天,很多写下“故乡沦陷”文字的城市精英,身份其实就类似这样的“士人”,很多从乡村挤进城市后拥有经济地位和现代文明的成功人士,也完全可以以“新乡贤”的身份回归乡村,来传承文明,支持建设。

我认为,如果能够这样选择,就远比那种只知道唱衰故乡,只知道简单呈现故乡不美好,要更加理性,更加负责,更有积极意义。

美丽乡村

留住更多乡愁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第一次提出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共建“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随即出台的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依据美丽中国的理念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新农村建设以“美丽乡村”建设的提法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提出。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建设好“美丽乡村”, 财政部数据显示,2013至2014年,各级财政累计投入192亿元,其中中央财政39.45亿元,整合其他财政支农资金105.99亿元,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成为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品牌名片。

现在的乡村不再是我们儿时的乡村,景观在变环境在变、格局在变秩序在变,可以说,风景在变,乡愁不变。人情上,乡村依然是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亲密度、和谐度,远远高于陌生人社会。许多进城打工者,哪怕在城里安了家,还要回村建房,还不是那份乡情在作怪。生态上,纵向比较的话,如今的乡村的生态环境有不少得到改善,横向比较,青山、蓝天、阳光、空气、河流……乡村比城市更胜一筹。

随着乡村经济实力不断壮大,走过U型曲线谷底之后,一些有眼光、有经济实力的农民已意识到乡村环境的重要性,开始为乡村环境改善埋单。就像笔者家乡,村民们连片种植梅树,取名“万亩梅园”,每逢冬季,万株梅花竞放,似皑皑白雪,煞是诱人,成为远近居民赏花的好去处,甚至还有珠三角游客驱车数百公里前来。更别说食物品质,远远甩出城里人几条街。

乡村从来就不是伊甸园,过去不是,未来也不是。摘下有色眼镜,用发现美的眼光,我们就难发现,乡村依然美丽。建设好美丽乡村,方能让民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练洪洋)

农村电商

潜力无限大

近年来“互联网+”发展迅速,各电商巨头在一二线城市鏖战正酣,硝烟四起,而随着一二线城市市场逐渐饱和,电商巨头们开始将“战场”延伸到了快速增长的广阔农村市场,一场农村电商大战拉开大幕。

首先,农村电商市场庞大。农村是一片待开垦的电商处女地,我国目前拥有70多万个村庄,2000多个县和乡镇,电商市场购买潜力巨大,据介绍,2014年农村电商市场规模1800亿元,阿里研究院预测这一市场规模有望在2016年达到4600亿元。电商巨头自然不会放过这一片蓝海,其中,阿里在2014年就提出了发展农村电商战略,近日还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签署结合返乡创业试点发展农村电商战略合作协议。而除了阿里之外,京东、苏宁等互联网大佬也纷纷瞄准农村布局,国家层面也陆续出台了多个政策措施,支持农村电商发展,农村电商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农村电商虽前景美好,但仍面临不少短板。首要就是物流问题。当前农村电商市场普遍存在的“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难题,这制约着行业发展。国家邮政局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快递网点的乡镇覆盖率为48%,还有近一半的乡镇不通快递,这点需要我们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农村物流配送系统,解决配送瓶颈难题。

另外一个,就是网络等基础设施配套薄弱问题。农村互联网是基础建设,只有互联网建设好了,“互联网+”才能发展,针对这个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在去年就已出台《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并提出到2017年底,全国8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光纤到村,农村宽带家庭普及率大幅提升;4g网络全面覆盖城市和农村……这对发展农村电商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当然,农村电商既包括城市工业品“下乡”,也包含农村土特产“进城”。这就要鼓励农村网商“走出去”,借助电商平台将当地的特色产品与外界对接,成功让当地优质特产“走出去”,将农村的产品,尤其是特色产品分享给城市的消费者,提高农民收入。

我们相信随着物流配送系统和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及农村土特产“进城”,未来农村电商发展将大有可为。 (逸飞)

乡村旅游

不愁没市场

白哈巴村、西递宏村、开平碉楼、连南瑶寨、贵州侗寨、婺源村落……中国拥有不少如诗如画的自然村落,每年吸引着无数中外旅客。农村旅游是旅游产业的重要板块。农村独有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土特产等,是城市望尘莫及的。这些珍贵的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筹码。而且,对于经济不发达的农村,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附加值高、发展空间大、是升级地方产业的重要途径,对于一些贫困地区,也是“造血式”扶贫的有效渠道。可以说,做好农村旅游这篇大文章,意义重大。

放眼中国,风光绮丽的农村不在少数。然而,也应该看到,虽然发展旅游的底子不错,但不少地方的旅游业仍然处于待开发状态,成熟的旅游产业链尚未形成,旅游业的附加值未充分发挥。在乡村旅游方面,我国台湾地区有着标杆意义。台湾旅游颇具知名度的是民宿及休闲农场。脍炙人口的景点,如清境农场、垦丁牧场、香格里拉休闲农场等。当地除了自然风光外,还开发出滑沙、滑草、骑马、放牧等旅游项目,此外,牛奶、牛肉制品、具有地方特色的明信片、布偶等琳琅满目。笔者曾在清境农场上发现,与大陆一些乡村景区东西昂贵、品种少相比,当地主题商店里出售的特色产品很多,绵羊油就有很多种类,价格高低不一,可选择空间大。另外,坐落在乡村里的民宿,也是游客趋之若鹜的地方,品味风土人情,感受民众生活,均是很美妙的旅行体验。

市场经济人们习惯用脚投票,只有扎实做好旅游业,才能吸引游客。简单来说,完善基础设施投入,丰富旅游产业链,发挥当地特色,并用市场手段精心包装旅游产品,农村旅游不愁没市场。(陈小雁)

留守儿童问题

事关社会公平

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可能是很多农村留守儿童最为盼望的节日。不一定是因为压岁钱、糖果或者新衣服,而是终于能见上爸爸妈妈一面。如果说当下农村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那么留守儿童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同时,它也是关乎农村未来发展的一个问题,解决不好还可能产生贫困、留守的代际传递。

据全国妇联2013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有6102.55万名农村留守儿童,单独居住的留守儿童有205.7万名。这一数字,让人触目惊心。留守儿童面临的困境,除了生活上的贫困之外,更主要的是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管教,这比缺吃少穿更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由老人代为看管。一方面,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引导,可能会给其心理和性格发展造成难以逆转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老年人隔代抚养,无论是精力体力,还是育儿观念,都很难完全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眼下,留守儿童教育质量不佳、安全事故频发,父母的缺位正是重要原因。

  针对留守儿童问题,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使儿童留守现象明显减少,并提出了不少有针对性的措施。但归根结底,要让孩子不“留守”,就必须保持其家庭的完整。这个家庭可以留在农村,也可以迁入城市。若是前者,就必须提升农村的经济发展状况,让成年人留在农村也能获得体面收入,让他们留得住、留得好;若是后者,则要切实解决城乡户籍差异,给进城务工人员的落户、居住提供方便,并进一步解决其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难题。

上述两种维持其家庭完整的办法,无一不牵扯到诸多深层次的体制问题,无论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还是推进城乡一体化,都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努力。虽然道阻且长,但绝无退路,因为这不仅关乎6000多万儿童的成长,更关乎社会的公平正义。

(来源: 广州日报)

转载请注明:农贸易家 » 真实的农村,浅谈

高品质食材供应,不负自然不负卿代理下单
喜欢 (0)or分享 (0)

咨询微信:nongteyp

高品质食材供应,为您而挑剔!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