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易家】专注优质农特产品供应,汇聚各地优质产地资源,热销/爆款/应季农特产品源产地直发, 客服微信:nongteyp

“互联网+农业”到来 浅谈产业转型思考

业内人说 农行天下 871℃ 0评论
招代理,咨询微信:nongteyp

2016年至今,农业互联网+的势头不像2015年那么火热,农业电商尤其是农资电商开始走向了低调潜行阶段。前面吹过的牛到了验证阶段却效果并不理想。农业企业的互联网+究竟应该如何展开?本文尝试从实践出发,探索农业互联网+的部分深层次发展规律,助力农业企业的互联网转型与探索。

农业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产业不对称程度高,一方面农业的交易成本高、交易环节长、交易可控性差,通过互联网电商等方式可降低交易成本,一方面基于互联网的信息透明所带来的价值增值空间巨大。比如:通过建立物联网收集、分析、应用墒情、苗情、灾情、病虫害等大数据,实现粮食种植增效降本;通过互联网销售农产品,发展订单农业等。

互联网对农业的改造,目前已经渗透到了农业的方方面面,下文将重点从改造触点、企业的核心模式、关于当下农业互联网几个热点的关键判断以及我们对企业的发展建议展开。

在农业生产的整体监控端

农业互联网企业大多专注于农业物联网的应用领域,着重于农业生产环境和对农产品生长过程的监测和预警,大多数公司通过出售相应的硬件和配套服务来盈利。目前单一的技术或硬件服务,仅仅局限于农场主对农场的管控方面,例如远程的了解土壤水分状况、养殖场温度、通风状况等,对于农业数据深度的挖掘与服务还处于培养阶段。据悉,国内数据服务公司荣之联于今年3月份收购农业物联网公司朗坤股份部分股权,就是一次具有前瞻性的收购。

在农业生产的农资与技术服务端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产品生产标准主要是基于对农产品生长状况的了解,借助物联网手段汇聚农业大数据,以生产数据为基础,应用定制化的农资供应和标准化技术操作,追求最大化结果。目前第三方标准化服务承载的主体还不多,但眼光超前的企业已经展开了系列布局,如复合肥上市公司芭田单独设立大数据服务公司,并投资农业服务公司等。

此外,也有品牌化的农化企业正着手制定某单一作物的种植标准,对于农资和技术服务,形成自有的标准体系,以期系统化推广。通过互联网为农户提供综合的技术服务是农资厂家大势所趋的关注点,卖农资将会成为一件顺带的事。

在技术层面之外,农业大数据还可以实现大数据的生产指导服务、包括产品产量与价格的预测、病虫害预测防护甚至是为农资生产企业预测产品需求与价格制定。

在流通服务端和市场销售端

随着信息的快速流转和人们对农产品多样性、品质要求的提高,农产品的区域互通越来越频繁。由此,对仓储和冷链运输,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借助各类科技手段增加产品的存储保鲜时间,一方面借助信息化手段增加产品生产与需求的高效匹配,缩减双方的搜索与接洽成本。

农超对接、B2B、B2C、C2C、O2O、CSA等都在快速的改变着农产品流通的方式,通过多样化的产需对接提高社会效率。每一类方式都有其特定的市场,满足特定的客户需求,即使最终无法成为主流,也将作为一种渠道方式长期存在。

互联网+农业的核心模式

通过线下服务监督管控整体生产经营过程,运用线上平台重塑农产品流通模式,通过金融服务补充农业所需资金,这是各大企业展开“互联网+”的核心模式和基本逻辑。

线上平台: 通过线上工具结合线下服务完成信息、生产资料的输入,同时协助线下完成标准化农产品的输出。主要包含资讯、行情、社交、认证、在线答疑、农资农产品交易等内容。线上平台以APP形式存在。

线下平台:  以服务作为切入口,通过物联网、机械化等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可视化以及工业化,完成线下产品信息的集合。主要包含生产服务、生产指导、技术培训、产品检测、农业器械等内容。线下平台以服务站形式存在。

金融服务:  线下、线上的信息沉淀为个体信用评级,导入金融产品,以促进产业发展。主要包括征信、支付、融资、理财、保险等内容。金融服务将APP及服务站结合起来,根据需要而展开。

信息、资金、生产资料等在三大核心平台上进行流动,从而将三大平台进行有效连接。三大平台都不是孤立的个体。线下与线上深度融合,相互之间形成强支撑,金融为两者发展的血液。

转载请注明:农贸易家 » “互联网+农业”到来 浅谈产业转型思考

高品质食材供应,不负自然不负卿代理下单
喜欢 (0)or分享 (0)

咨询微信:nongteyp

高品质食材供应,为您而挑剔!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