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易家】专注优质农特产品供应,汇聚各地优质产地资源,热销/爆款/应季农特产品源产地直发, 客服微信:nongteyp

魏延安:农村电商的老问题和突破点

业内人说 农行天下 829℃ 0评论
招代理,咨询微信:nongteyp

“不是所有的鱼都要在水面上冒泡,而是不同种类的鱼生活在鱼塘的不同水位,大家和谐共生,而这个合适的水位点就是电商人才所要找到的那个适合自己的点。”

魏延安:共青团陕西省委农村青年工作部部长,《电商参考》专栏作家,三农学者,农村电商专家,著有《农村电商——互联网+三农案例与模式》等书。

进入2016年,农村电商发展进一步加快,总体上取得了四大方面的重要进展,表现出六大新的趋势,但同样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六大问题,需要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探索和突破。

农村电商超速发展的两年

从2014年算起,农村电商已经轰轰烈烈地推进两年多了,面上的进展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政策体系形成、多元竞争显现、进度快于预期、内容不断深化。

一:农村电商的政策体系加速形成

从2015年春天到现在,电商及农村电商的相关政策文件密集出台。有专家统计,以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部委名义下发的各类涉及电商及农村电商的文件超过80个。

这些文件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涉及到总体部署和顶层设计,包括《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对互联网+扶贫及电商扶贫进行了部署,国务院电商“国八条”对未来五到十年电商包括农村电商发展的总体部署,也包括国务院印发的互联网+行动意见,还有后来专门出台的农村电商文件;

第二类就是开展了专业性的部署,比如说国务院扶贫办抓了电商扶贫,农业部抓了农业电商,旅游局抓了旅游电商,共青团抓了青年电商等。

第三类是配套性安排,包括工信部出台的宽带进村、降速提费的意见,还有农业部出台的互联网+农业意见,商务部的快递物流意见等。

二:多元化竞争的格局开始形成

目前的农村电商市场,有六大力量在角逐,其中实力较强的有四大力量:

第一大力量叫“三国演义”,即阿里巴巴、京东、苏宁这三大巨头向农村的渗透;

第二大力量,即“国家队”高调入场,主要包括供销总社、中国邮政、中国电信,像中国邮政的村邮平台已经覆盖近20万个村,仅次于京东在农村扩张的速度,据说电力系统也有想法。

第三大力量就是涉农上市企业,在联想投资云农场后,金正大、诺谱信、辉丰股份等近20家涉农上市企业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资电商大战。

第四大力量就是“地方土豪”,知名的有遂昌赶街、深圳淘实惠、山西乐村淘等,以最保守的估计,全国地方性农村电商平台在一千家以上。

除此之外,新农人的崛起也正在成为农村电商的“大事件”,各方面的数据折算下来,约有200万新农人在互联网时代回到了县以下从事着涉农创业,并逐渐表现出联合与组织化的趋势。农特微商也在2016年进一步常态化,质疑的声音依然有,而参与的人却越来越多,以至于阿里巴巴也不能再“淡定”下去,旗下的小额批发平台1688也开始做微商供货平台服务了。

三:农村电商的发展进程明显快于预期

不要说农村电商很难,当各方力量一起动手的时候,却也呈现出“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态势。根据商务部的最新通报数字,2016年三季度末,全国已经建成乡村电商服务点35万个,而全国总的行政村数量不到70万个,这意味着覆盖率已经过半,一些村甚至已经出现“多重覆盖”,同时有几家电商平台进驻。随着农村电商覆盖面的迅速扩大,农村电商的消费额也在迅速增加,在2015年3530亿元的基础上,2016年上半年农村网购规模达到3160亿元,4600亿元的年度预测值被打破已经不在话下。

这还没有算已经存在的1500亿元的农产品电商、2800个亿的农资电商规模,农村电商万亿大市场已经赫然眼前。在2016年春天的农村电商大促中,可以看到各家平台在工业品下乡,特别是农资下乡方面,已经是喜气洋洋了。

四:农村电商的内容不断深化

大家电下行渠道日渐成熟,悄然间推动了县域家电市场的转型;农资电商的技术和服务开始优化,逐渐向“O2O”概念的本质靠拢;农村金融普遍得到了重视,阿里有“旺农贷”,京东有“京农贷”,苏宁等电商平台也相继推出了农村电商金融服务;注重人才吸引回流,阿里巴巴农村淘宝从2.0版本开始,明确把培养人才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各大电商纷纷开始探索农产品上行,比如京东的“E路高歌枇杷行”,阿里巴巴的“乡甜频道”及聚划算农产品上行计划等;电商扶贫高调入场,一次又一次的电商扶贫论坛、现场会举办,相关书籍的出版,相关模式的梳理,让电商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显得特别耀眼。

六大趋势逐渐显现

随着农村电商的不断发展,六大特色也逐渐显现,在本地化,协同化,融合化,生态化的基础上,也玩起了差异化与跨界化。

>>>本地化

大家在实践中逐渐发现,如果套用一般工业品模式,将我们普通的农产品也通过“跋山涉水”进行像淘宝一样的高达85%的跨省交易,这是严重的误区,不仅面临诸如保鲜冷链等现实制约,而且确实没有这么多农产品需要跨省交易。更多的一些日常性食用农产品可能是需要本地化供应的,比如土鸡蛋,各地都有,北京人没有必要非要吃云南的鸡蛋,北京近郊也能养。所以,农产品电商的本地化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就地供应、就地销售更靠谱一些。

>>>协同化

大家在实践中逐渐发现,农村电商的事,一个人谁也干不了,包括马云在内,也需要大家一起干。比如,电商平台下乡的过程中,没有电商服务商的配合,是非常吃力的事。所以,在农村电商发展中,政府、平台、电商服务商和当地企业开始联手,联手之后就会发现,原来混沌的局面就打开了。如政府主要搞好制订政策、改善公共服务、规范市场等,平台主要是搞好渠道延伸、平台开放、完善生态等,而电商群体主要是搞好推广运营、新媒体宣传、大众创业等,而参与电商的传统企业主要是搞好本地服务、产品开发、带动农户等。

>>>融合化

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电商干不了,干不动,农资电商、百货下行,线下渠道可用,特别是物流方面。为什么农村电商会在工业品下行,特别是家电下行,还有农资电商率先突破,因为它们无一例外都是线上线下的结合。难道大家看到哪一台冰箱是从深圳邮递过来的吗?没有!都是从本地的商店搬出来的。至于农资电商,有的甚至就是从村民旁边的小店搬出来的,电商只是一个网上交易通道。而且,农村电商已经不再那么严格区分线上线下了,他们不仅仅是仇人,也可能结合,主动上线就意味着多了一个渠道,也增加了低成本的供应链,特别是电商的去中间化和规模采购议价能力。

>>>生态化

大家逐渐认识到,只有政府在干,或者只有企业在干,或者是我们号召的大量年轻人回到农村在干,他们分别都是干不动的。为什么干不动?因为电商是一个复杂的生态体系。谁背后没有这个生态体系,谁就不可能实现发展。所以,在我们直观地看到的电商交易这个表像之外,其背后首先有电商服务来支撑,再背后是物流支付支撑,再背后还需要产业配套支撑。整个农村电商表现出“冰山效应”,即我们经常看到的电商平台和电商创业仅仅是冰山一角,电商服务业及相关配套产业,源头产业基础等,是埋藏在水下的。谁的水下冰山厚度更厚,谁的电商才能走得越远。没有水下这些东西的是浮冰,太阳一出来就化了,是不会成功的。

>>>差异化

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阿里巴巴,农村淘宝自从2.0版本以后,经常喊人才为先;到3.0版本,则又上升为“三个中心”,农村生态服务中心是便民的,创业孵化中心是吸引人才回流的,而公益文化中心是再造乡村的。京东则几经完善,最终提升为“3F”战略,在农村重点抓工业品下行、农产品进城和农村金融三件事。苏宁一开始追随模仿阿里巴巴,也经过不断调整,到现在梳理出“三化五当”模式,“五当”中的“纳税在当地”,特别受当地领导关注。再像一些地方性的电商,以实用为主,打出特色牌,比如遂昌赶集探索农村O2O,山西乐村淘发明农村网上赶集,深圳淘实惠则倡导“县域自生态”。

>>>跨界化

现在农村电商出现一些新兴的外来东西,需要引起注意。比如微商下乡的问题,自从2015年7月份,一个卖面膜的微商被判刑之后,整个微商迅速转入了农特微商领域,大家明显能感觉到,朋友圈天天有人晒情怀,也天天有人卖“老妈做的咸菜”“外婆家的小米”等东西。这些小吗?农特微商完全利用了农产品的非标特征,缓解了一般电商解决不了的标准化、信任问题,东西确实不大,但规模不小。根据最新的微商公报,2015年整个微商市场1800亿元规模,食品类620亿元,主要是农产品。所以,不可小视,因为阿里巴巴2015年销售的农产品是698个亿。再比如说一些地方出现的“支部上阵”,在农村电商招不到人的时候,支部书记先兼任,他拉一个微信群,把村民加在里面,当上面传来电商活动消息时,他在群里发一下,群众吱一声就行,然后统计数量配送。看似原始,却简单、粗暴、有效。所以对农村这些地方要务实,土的不好看但有效,而洋的好看却可能没有用。

农村电商的盈利点如何明朗化?

农村电商超速发展,但是到今天为止,农村电商整体还是么有盈利,这种政府和平台的补贴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够盈利呢?

一:路径的个性化问题

不同的县域电商模式是什么?不同的平台策略是什么?还有不同的电商创业者到底怎么干?没有比千篇一律更让人担忧的了,这注定走不下去。别人搞了核桃电商,你也要继续搞吗?几乎所有的农村电商平台都便民服务、代买代卖、创业服务等类似的业务,不能有突破和创新吗?而让每一个创业者开淘宝才是真正的电子商务吗?根本不需要!可能就是需要20%的人开网店,80%人做后面的服务配套及相关产业基础就可以了。

二:物流的体系化问题

绝对不要对农村电商的物流简单视之,可能比工业品物流更复杂。除过我们常讲的骨干物流、县域分拨外,最麻烦的还是乡村“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的问题,最后各个快递公司普遍表示“玩不动”,平台自成体系下去也很累。我们大胆预计,未来乡村物流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所有的乡村物流不管是“四通一达”的,还是阿里京东的,都需要接入地方本地物流,这样才会划算有效率,对谁都可以接受。

三:资源的共享化问题

对于农村电商站点,只能阿里建阿里的,京东建京东的?还有基层人员,京东的推广员就永远不能跟阿里的人接触吗?还有物流的问题,难道每家都要自成体系吗?现就是大家讲的大数据,说数据是最宝贵的财富,难道农村电商的数据就是各家私人财富,绝对不能公开吗?

四:上行的科学化问题

我们一直喊上行难,难在哪里?因为上行太复杂。我们对这个难度要有充分的估计,我在此前不同的场合讲过,电商已经率先进入21世纪,可是我们的农业依然在19世纪,他们两个是牵手不了的。我们的商务局长也是没有办法的,因为他的脑袋长在农业局长的脖子上。欲发展农产品电商,先将农业互联网化。由此,农产品的上行,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至少有五个关键点。一是源头的标准化,包括外观形状标准相对一致,内在品质标准相对一致,生产规程标准相对一致。二是安全问题,要有安全的生产体系,还要有可追溯体系也验证。怎么才是真正的可信任的安全?核心在“信任”二字,而不是你生硬拿出几百项检测指标给人看,也不是拿出一个欧盟认证、美国认证让人信。就是联合国认证又怎么样?有人开玩笑,网上买东西,除了假发不是假的以外,其他都有可能是假的。三是品牌问题,农产品品牌复杂在第一要有区域性公共品牌,没有区域共品牌,一个企业扛不起一个地方品牌的。但只有区域公共品牌又会产生另外一个情况,就是“公地悲剧”,阳澄湖的“洗澡蟹”到处横行,假的五常大米满地都是。这个时候就需要扶持企业的市场品牌来引领,与政府打造的区域公共品牌相配合。四是渠道问题,我们现在一个劲地紧盯着零售、零售。我们的一些地方,一说农产品上网就都要上淘宝,能不能上得去?又能上多少?大家有没有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去年我们国家电商交易总额20.8万亿,零售商品总共只有3.2万亿,只占不到15%,再算到淘宝头上,又能占整个交易的三分之几?只盯着淘宝零售,是丢了西瓜,也捡不上芝麻。因为马云也很为难,每个县都要上行,都要淘宝给流量,一年365天,一天推一个县,全国2800个县级行政区,那需要多少年才能轮到?所以,我们要放开视野,农产品不仅可以在网上零售,还可以做网上批发,还可以做跨境电商,更有大量的可以O2O,一定要在农产品出去的通道上放开思路。六是协作问题,在上行的过程中,电商怎么办?合作社怎么办?企业怎么办?平台怎么办?政府怎么办?一定要分工协作,没有一个人可以包打天下。

五:盈利的明朗化问题

对电商平台而言,什么时候补贴才是个头?到今天为止,我们的农村电商整体是没有赢利的,对此我深深同情已经下乡的农村电商平台,因为他们目前所做的事情,某种程度上是政府应该承担的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当然电商平台也拿了一定的政府补贴。但是这种政府和平台的补贴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够盈利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警惕一种极端的观点,那就是农村电商没有用,是劳民伤财,这个认识是错误的。现在所做的事情就像是修了高速路,不能因为还没有赚钱就停止路的运营,而是要想方设法让更多的人走上高速路,走的人多了就能够赢利了。对于农产品电商而言,还有一个线上、线下竞争的问题,也有同类农产品网上竞争的问题,一些农产品电商一味赔本赚吆喝怎么能长久?明天在哪?对于地方性农村电商平台而言,主要是明天在哪里?全国已经掺和进来几千家涉农电商平台,凭什么与阿里巴巴、京东等抗衡,后续的资金与人才支撑在哪里?

六:人才的专业化问题

我们的电商竞争目前很苦逼,一些做网店创业的年轻人可谓是外表风光,内心彷徨。在此情况下,我们要思考,是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开网店?是不是所有的活都需要自己全部干当全能冠军?是不是继续维持着父子兵、夫妻店之类的单打独斗模式?现在的形势下,要寻找一个电商人才在电子商务发展当中合理的位置,可能只需要找到一个点就可以了。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讲了一个鱼塘理论,不是所有的鱼都要在水面上冒泡,而是要像五大家鱼一样生活在鱼塘的不同水位,大家和谐共生,而这个合适的水位点就是电商人才所要找到的那个适合自己的点。

本文原载于《电商参考》杂志11月25日期

转载请注明:农贸易家 » 魏延安:农村电商的老问题和突破点

高品质食材供应,不负自然不负卿代理下单
喜欢 (0)or分享 (0)

咨询微信:nongteyp

高品质食材供应,为您而挑剔!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