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易家】专注优质农特产品供应,汇聚各地优质产地资源,热销/爆款/应季农特产品源产地直发, 客服微信:nongteyp

这15个关键词让你看懂今后农业发展格局

业内人说 农行天下 990℃ 0评论
招代理,咨询微信:nongteyp
今天是国庆长假最后一天,小编怀着复杂又激动的心情敲打着键盘推送文章,明天又开启上班之旅,与各位农资人一同奔赴在前线,那些依然沉浸在各地美景美食中还没回过神的的你我他,快醒醒吧,2017年即将过去,这一年中农业方面有众多空前的变革,小编总结出这15个关键词,让你看懂今后农业发展格局!
1.农业供给侧改革

农业供给侧改革代表着一种产业上的发展趋势,并且来说,2017年的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中央曾经把它提升到未来需要认真面对的一项重要的工作,这个关键词本身就有了“年度主题”的一种特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一方面是对于大众农产品进行去库存,调整粮食供给。”另一方面,除了保障农产品数量充足,中央的目的是利用政策改革等种种方式提高农产品的自身实力,具体来说的手段类似有:降低成本来提高价格竞争力、土地产权制度变革、农业低息引入资本投入、农产品价格有序市场化、必将带来农业生产力的全面提升等方式。

2.农村产业融合

农村一、二、三产业互相融合是新常态下农业农村转型发展根本性的选择。要加大力气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借助农村信息化等力量实现网络链接,例如部分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农业等方式。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或创意农业,或着进一步打造富有历史、地域和民族特色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用现代技术改造农业,同时支持贫困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多渠道农村产业融合服务。

3.马铃薯主粮战略

我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马铃薯将成稻米、小麦、玉米之外的又一主粮。预计2020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引领农业绿色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有益探索。

4.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被取消

二十一世纪头十年以来,国家在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这北方三省一区实行玉米作物的临时收储政策,这一政策对于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保持市场的稳定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新市场的大趋势下,国家的粮食收购也在客观上造成了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市场价格信号扭曲,这些都对加工行业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粮食局决定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改革玉米临储制度、建立新的收购和补贴机制,这既是市场倒逼的必然结果,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必然要求。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

5.做到精准化产业扶贫

可以根据各地方的的区位类比优势,进而选择那些拥有市场的大前景和开发后备潜力的特色农产品作为开发的主要目标方向。其次要考虑“小”产品如何做“大”,是要形成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引导创办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发展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通过加工增值和流通增值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切实改变扶贫运动中“大水漫灌”的现象。

6.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本服务

往日里,医疗保险二元制并行,今后看病报销,居民将不再区分“城里人”和“农村人”。城乡医疗将做到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六个统一”。

7.电商进军农村市场

广阔的农村市场已经成为电商巨头群雄逐鹿的“战场”,农村市场成为电商战略发展的新攻略。

电商下乡关键在于激活农村市场消费潜力。应抓住“互联网+”的政策机遇,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将电商自身的品牌优势和本地经销商的渠道优势结合起来。但是目前仍然见效不快,主要在于传播途径和推广方式,未来应促进农产品进城,为更多的消费公平寻找全新出路。

8.粮改饲 米改豆

国家计划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模式,变换市场导向为“绿色”、“生态”两个关键词,变化了这种模式以后,调整结构和提质增效将成为保粮食收入的关键因素和重要主线。在这项大战略下,要充分发扬“农民自愿”的原则,把“镰刀弯”地区作为主要目标地、辅以黄淮海地区,把玉米主种地改为大豆主种地,而且将饲草、杂粮杂豆、马铃薯、油料等作物也作为兼顾种植选择,铺开推广“一个主体,四种辅助”的种植模式,最终实现农业结构调整,用地养地结合的耕作制度体系和三种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9.拓展耕地轮作休耕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国情,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使得耕地水资源超强度利用,资源环境已亮起“红灯”。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是主动应对生态资源压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当前,我国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竞争力弱的问题日益凸显,迫切需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转型升级。通过耕地轮作休耕,节约高效利用资源,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增加紧缺农产品供给,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全面提升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10.易地扶贫搬迁

地扶贫搬迁既要“挪穷窝”、也要“换穷业”、“拔穷根”,最终目的是通过彻底改善搬迁贫困群众生活居住环境和生产发展条件在2020年前实现稳定脱贫。国家对搬迁群众创业就业、产业发展、技能培训与搬迁工作同步推进。实施搬迁后,脱贫攻坚的其他政策措施也要继续惠及搬迁贫困户,加大对搬迁对象后续发展的支持力度。各地政府应因地制宜、千方百计制定各种扶持办法,如“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就业培训+公益岗位”、“资产收益+物业经济”等,努力做到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力求从根本上解决其稳定脱贫问题,切实补齐异地扶贫搬迁这块脱贫攻坚“短板中的短板”,实施981万建档立卡搬迁人口异地搬迁所需投资约为6000亿元。

11.农村土地改革制——“三权分置”

“三权分置”是顺应形势,也照顾下农民保留自家的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将现有体系中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分置为承包权、经营权,形成所有、承包、经营“三权分置”的新局面。这种模式利于土地确权,保障各方利益,促进土地的有效流转和高效利用。

12.十三五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就进一步做好“十三五”时期农村经济工作作出部署。到2020年,我国的农产品供给保障体系要更加健全有效,农村经济发展更加繁荣协调,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农村经济体制更加成熟定型。

《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夯实现代农业基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等方面作出具体要求,明确发展思路、原则目标及实现路径。针对不同类型的人群,因人制宜帮大家的钱袋子鼓起来。努力让每一位农民有尊严的,幸福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13.海水稻

海水稻一种俗称,即耐盐碱水稻,这种技术可以变盐碱地为良田,海水稻的研发切实提高了杂种优势。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针对海水稻曾经提出:要大力推广海水稻,如果按照推广两亿亩,每亩产量200-300公斤计算,总计可增产水稻500亿公斤,粗略估计可以多养活两亿人。

14.农业信息化十三五规划

积极引导电信运营商、电商、IT企业、金融机构等共同推进信息进村入户,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服务主体、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部门工作人员开展农业物联网、电子商务等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提升技术水平、经营能力和信息素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农业生产经营全程托管、农业植保、病虫害统防统治、农机作业、农业农村综合服务、农业气象“私人定制”等服务。

15.农业大数据试点

中国农业一直以来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中西部的农业发展一直滞后于时代发展。建立农业大数据平台,有利于解决农业生产信息不对称问题,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大数据能为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信息优势,并且与互联网接轨,提高农产品的信息接触面。

当前在农业现代化、生物技术、移动互联网、食品安全全球化竞争的大背景下,我国农业变革处处充满机遇,各项政策的出台都是农业发展的一个触点,假期休息好啦各位农资人也该重拾奋斗的利剑在新局势下闯荡一番啦,快来好好规划下今后的道路吧!
(来源:人民网、农视网)

转载请注明:农贸易家 » 这15个关键词让你看懂今后农业发展格局

高品质食材供应,不负自然不负卿代理下单
喜欢 (0)or分享 (0)

如需代理,咨询微信:nongteyp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