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终端下单/代理代销
代销适合宝妈/美食分享/想做副业等,无需铺货
湖南省武陵山、罗霄山连片特困地区深处中部腹地,山高坡陡,地势险峻,环境闭塞,属于典型的地缘性贫困区域,“养在深闺人未识,只缘身在此山中”;在湖南境内就涉及37个贫困县、815个乡镇、373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难度大、任务重。电商扶贫作为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将为解决整体性区域贫困问题激活新市场、注入新能量、释放新供给,有利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克服先天劣势,推进梯度逆袭,实现发展跃迁,将“区域凹地”打造成为“财富洼地”,为优化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新扶贫资源整合模式以及完善政府扶持路径提供新样本。
电商扶贫为“弯道超车”提供新契机
电商扶贫将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带来三个方面的新机遇。
一是广域连接,跃过区域发展鸿沟。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因地处偏远、信息匮乏,多处在工业化初级阶段和产业链末端,存在供需不振、流通不畅、价值低估等诸多困境。通过电商扶贫对接广域市场,有利于突破地域、时间和本地市场狭窄的限制,“天涯即咫尺”;通过购销转型发挥后发优势,弥补传统贸易和流通渠道的不足,“后进变先进”;通过需求升级改变贫困基因,提高资源转化效率和农产品市场价值;通过信息赋能构建“F2C”模式,压缩交易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利润空间,同时加快信息反馈,提高交易效率,“买难卖难”两不难。近年来,靖州三宝(茯苓、杨梅、山核桃)、江永五香(香柚、香芋、香姜、香米、香菇)等借助互联网,从偏远深山走向广袤市场,成为湖湘特产名片。
二是整合资源,打破孤岛锁定效应。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市场体系发育不全,市场形态级别较低,产品品牌集中度、关联度、共鸣度不高,各方资源未能有效整合,配套设施和公共平台建设滞后,难以发挥规模效益和集聚效应,孤岛效应锁定。电商扶贫的本质特征是“汇集全网、聚焦一点”,通过引导和撬动农业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各种资源、各方力量,包括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电商平台(供应商、采购商、服务商)、协会组织、终端客户、政府部门等,破解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资源流动“板结化”问题。具体通过“三个共”实现:以“价值共享”为核心,串珠成链、连线成网、汇点成片,将贫困群体作为价值节点编入价值网;以“资源共创”为手段,建立优势互补、信息互通、品牌共铸的机制,帮助市场主体聚沙成塔、“抱团”壮大;以“合作共赢”为基础,形成社会参与、融合生长、同频共振的格局,推进资源要素跨界整合、渗透互动,最终点亮山区产业、实现星火燎原。
三是全链触发,提升农业供给侧效率。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多是农业县,农产品分布零散,规模较小,结构单一,适应性差,季节性、阶段性过剩造成 “谷贱伤农”的问题凸显,整体供给质量和效率较低。电商扶贫不仅带来商业模式的变革,还将互联网思维上溯嫁接到农产品供应链,有利于打造贫困地区农业供给侧改革3.0版。具体表现为:通过引入预售、众筹和订制等网络营销模式,优化供给导向,将“以产定销”“供需脱节”转变为“以销定产”“供需匹配”;通过强化标准生产、溯源品控、品牌服务,提高供给质量,从附加值低端环节向高端攀升;通过搭建大数据平台,指导种养结构调整,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效率,从粗放式生产经营向集约化、精细化、生态化拓展,最终推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业供给形态的创新突破。
“生态构建”是电商扶贫的新抓手
电商扶贫生态系统是电商扶贫网络节点、主体群落、内外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构建电商扶贫生态系统要抓住三个层级。
第一层级:整体架构,即电商平台+孵化园区+生产基地。其一,与阿里巴巴、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综合或垂直电商平台合作,或与顺丰优选等物流、团购平台签订协议,或自主搭建地方网络销售平台,实现市场对接、渠道建设、产品供应。其二,通过园区实现产业集聚、孵化服务、规模示范,提高贫困户电商运营能力、流量获取能力、物流溢价能力等。其三,联结生产基地的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统一区域布局、统一标准生产、统一规模种养、统一质量控制、统一品牌包装,整合优化农产品供应链。近年来,凤凰县探索形成湘西蜜柚O2O电商扶贫模式,线上对品牌策划、物流包装、营销推广、售后服务进行全网运营,线下对田间作业、配方施肥、病害防治、采摘分拣、存储运输进行专业指导和全程监控。
第二层级:分级枢纽,即县级中心+乡镇站+村级点。根据电商覆盖广度、服务半径、交易频度和交易成本等,建设县级电商服务中心、乡镇电商服务站、村级电商服务点。县级中心提供质量检测、集成物流、仓储保鲜、信息处理、宣传培训等,乡镇站提供农资下乡、农技服务、订单生产、溯源品控等,村级点提供在线交易、代购代销、推广运营等。比较典型的有祁东县依托“农民伯伯”电商平台,打造“一村一服务站、一村一网店”“一镇一品牌、一镇一示范”“县级运营中心”分级模式。
第三层级:单元细胞,即特色培育+品牌增值+利益联结。将传统的“龙头企业+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拓展为“电商+基地+贫困户”,将贫困户从“被扶者”转变为“合伙人”,成为本土特色的发掘者、个体品牌的培植者、利益共享的受惠者。引导电商线对线对接基地、基地点对点联结贫困户,梳理整合本地优势产品资源,组织绿色生态、专业安全、精准智慧生产,提供特色化、个性化、差异化、本土化的品牌产品,贫困户既可以通过参股分红、订单购销、示范转包、联建认购等间接受益,又可直接参与收购、包装、存储、运输、销售等产业链各环节,拓宽就业渠道。芷江县将股份合作委托扶贫、园区示范孵化带动扶贫与电商扶贫嫁接,农民增收效果显著,2015年实现减贫人口13806,比上年减少26%。
“重塑环境”是政府支持瞄准的新靶向
“电商扶贫”是将市场力量引入公共领域、破解内部稳定性较高的地缘性贫困的典型样本。政府支持“电商扶贫”要当好“幕后天使”,在重塑软、硬件环境方面下功夫,与市场之手协调配合、高效舞动。
首先,围绕“规划+平台+规则”等软环境,筑巢引凤、搭台唱戏。一是制定县域电商扶贫规划,纳入当地精准扶贫大规划中,并与农业、交通、供销、邮政、金融等发展规划相衔接;二是组织合作洽谈、公益推介、产品会展等多个平台,促进电商、基地、协会等深度交流、互助对接,签订战略合作和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三是建立电商扶贫协同运行机制,明确清单,制定规则,发布公约。
其次,围绕“商流+物流+信息流”等硬件设施,补齐短板、拉长短腿。一是通过股权投资、基金运作、PPP等方式,加强电商孵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探索“战略投资+产业链+创业导师”模式,打造准公共性平台,为电商提供集成式、全链式、开放式服务,并逐步形成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为一体的综合体;二是通过物流专项补助、税费减免等方式,鼓励物流企业延伸配送网络,打通“最后一公里”,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基础设施网络,实现统筹布局、资源共享、共同开发;三是搭建信息、知识、创新共享和交互平台,建立贫困户、特色农产品、电商企业等相互链接的数据库,实现“产与销”“供与需”信息采集、分析、整理、发布。
第三,围绕“人才+金融+第三部门”等关键因素,瞄准痛点、助力提升。一是针对电商扶贫人才稀缺,一方面整合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现有农民培训项目,重点开展电商扶贫带头人、合作社带头人、信息员等关键人员的培训,另一方面采取政府购买服务,鼓励企业对直接从事电商或为电商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贫困户开展菜单式培训;二是针对电商扶贫融资难、融资贵,将电商扶贫纳入到扶贫小额信贷补助范围,设立风险补偿金、打造财银保联动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简化贷款条件、提高授信额度,改善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三是针对扶贫社会力量参与度不高,采取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协会组织开展农产品普查征集、品牌整合、信息交流等,支持慈善机构开展公益性宣传、推广、培训,引导社会团体牵线搭桥、结对帮扶,有效提供“政府做不好”“市场不愿做”的部分准公共产品。
(作者单位:湖南省财政厅)
转载请注明:农贸易家 » 张宇蕊:打造电商 “洼地”实现精准脱贫
产品更新快,咨询微信:nongteyp
高品质农特食材供应,为您而挑剔!
招代理,有意代销请私聊
涵盖精品水果、健康早餐小吃、零食糕点、减肥食材、奶制品、豆制品、饮品茶酒、海鲜粮油、蔬菜菌类、肉类薯类、滋补养生品、服装鞋袜、护肤/美妆品、生活用品等高品质食材➕国内外大品牌·限时/限量秒杀品,手慢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