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秒杀品较多,手慢无!
招代理代销,适合宝妈/美食分享/想做副业等
每个县域发展电商都会遇见很多问题,一些是普遍存在的,一些是区域特有的,作者分享了高淳区农村电商发展的困惑与出路。认为农村电商2.0版本应该有3个特点:第一,一定是以盈利动机促动的市场化运作占主导的;第二,一定是基于本地产业特征不断创新而形成的实效化的发展之路;第三,一定是具备良好生态的发展方式而不是掠夺式的发展方式。
高淳区农村电商历程
高淳区农村电商最早的破土动工,据我所知应该是在2011年,那一年固城湖水产市场开发了一个固城湖螃蟹C2C商城,鼓励像青松、黄金甲、黄健这样的螃蟹经销大户上去开店,作为新事物,这几位大户都在上面开了店,但注重实效及功利的商人本能的发现这一做法无利可图,在次年这一商城就沉没了。
2011年淘宝零售总额为4856亿,相当于2015年的京东交易总量,而当时的天猫还叫商城,全年交易额是619亿,比不上2015年天猫双11一天的交易量,更没有人预料到2015年淘宝零售总额会突破3万亿。
2012年我们作为亲历者,帮助固城湖水产市场在天猫入驻了第一家固城湖官方旗舰店,2013年淘宝特色中国高淳馆开馆,我有幸能作为主要的实施者直到2014年年初,2014年年底,我们建立高淳区农产品协会,2015年5月推动高淳区农村电商服务中心的设立直到今天,我相信电商给各位参与者带来的不是幸福感,而是一种疲惫感,有诸多的质疑及反问。
农村电商的前世今生
农村电商作为一个概念被大家普遍接受,我认为应该是在2014年下半年,以“遂昌模式”建立的上下行体系作为主干,被官方及几大平台认可及写入文件。
实际上,农村电商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13年淘宝启动的特色中国项目,作为主要的农产品上行通道,解决农民卖难问题,我区农村电商的主要运行思路就是做农产品上行,开馆时全国第18个地方馆,江苏省第1个,当时一馆难求,如今遍地皆是,可以说农产品上行案例在近3年的摸索中,仅限于个案,并没有普及型,依据2014年的淘宝村数据统计分析,涉农类淘宝村镇占全部淘宝村镇的3%左右,全国仅有7个淘宝村是经营农产品的,其中4个在临安,以坚果为主;2个在宿迁,以花木为主,还有一个是苏州的相城区,主要经销阳澄湖大闸蟹。
2015年开始的农村电商下行间接说明了农产品上行之路的艰辛和无奈,下行解决了农村和城市之间消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通过优化物流、提升供应品质等方式为农民带来消费实惠,但我认为农村电商中的下行只是互联网先行一步,从市场规律而言,只要存在盈利的地方就一定会有人介入,基于农村大战略在基础设施、人才等各方面的投入,其发酵作用尚未充分显现,但我个人仍然坚定的认为,农村电商的本质和重点仍然是在农产品上行,帮农民赚钱才能让他们更好的掏钱消费。
再次认知农村电商
回应诸多质疑与反问可以从全国范围内农村电商推进的实况得到答案,在全国性的政策鼓励中,我们何去何从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分析及设定。
其一,农村电商需不需要继续坚持。
不要等到冬天来了才记得去做窝,寒号鸟的故事我相信每个人都会记得,从大趋势来看,农村电商成为阿里三大战略之一(其他两个为大数据、跨境电商),京东、苏宁等平台随后,我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升级转型,未来红利一定会逐步释放出来。
以我们曾经非常熟悉的固城湖螃蟹实体经销商为例,自2013年以来,一直处于萎缩通道,我在全国各地曾经雄心勃勃的开了5家精品专卖店,2015年已经全部关闭,我相信我身边的那些开实体店的朋友们,内心中有何种心酸,已不足于为外人道。
然而,我们再来看网店的发展势头,仅以固城湖螃蟹网店而言,2013年特色馆上线不足100家,2014年达到600多家,2015年增长到1600多家,当然政府的发动功不可没,但无利不起早,民间行为用店铺数量的增长说明了趋势不可违,这不是简单的政府发动可以做到的。
在势能转换的两极中,我们不拥抱就意味着被淘汰,尽管很艰难,但必须前行。
其二,农村电商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思路
有朋友在聊天中给我列个一长串高淳农村电商的失败案例,从百有机到各类平台搭建,其中价格不菲,但收效甚微。
首先,要具备市场思维,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有为,并非一马当先,市场有成,需要百花齐放。近几年来,农村电商的亮点在政府,但缺点也在政府,所有代价不菲效能不够的电商实践无一例外都是政府强力推动的,政府充当了先行者,做了很多艰苦的实验性实践,同样也承担了很多的骂名。
我一直觉得政府在电商的推动中应该要思路领先,争取在规则制定、基础设施、人才培养、生态营造上多下工夫,而至于选择自建平台还是淘宝开店,微商营销还是社群推广,统统可以交给市场主体来实践,鼓励市场主体创新,为他们的试错行为适当兜底。
其次,要有宽容心态,允许试错,为新事物的发展多加鼓励。在热潮涌动的形势下,势必泥沙俱下,很多人充当了浑水摸鱼的角色,但新事物的发展如果不出错、不出格,那一定是中规中矩的模仿,也一定没有自己的故事和特色,尤其是对于像电商这样一个需要逐步摸索,逐步开拓的行业来说,应该宽容一点,耐心一点。
最后,不能避难就易,农村电商的主导及关键仍然是上行。农民不富,农村不好,电商下行就没有基础,我甚至认为上行是下行的因,只要上行做好了,下行就会自然而然的的实现覆盖,如果说轰轰烈烈的农村电商背后对上行束手无策,对下行强制推行,那一定是花架子,时间久了,底就会露出来,必然会有很多的烂尾工程出现。
其三,农村电商应该怎么去做
首先,因地制宜、因城施策,从实际出发,不迷恋模式。
农村电商的强实践性决定了它远没到模式阶段,所以,我认为在各地电商探索中,不断去吸取别人经验,因地制宜、因城施策才是正确的道理,以下行为例,在贵州偏远的山区做下行和江浙沪发达地区的一般村镇做下行,条件不同、方式不同,偏远地区的村淘合伙人,一个月赚2000元就是收入不菲了,而在我们高淳地区,这样的岗位并不稀缺,所以,农村电商人才下沉,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使他们回乡创业,这都是要经过市场检验的。
其次,坚持做透产品上行,以上行带动下行实现良性循环。
农村电商首先不限于农业电商、农业电商也不仅仅限于农产品电商,在农村电商的大视野下,要分析本地产业结构和优势产能,把能够形成规模的产品上行做透,只要能卖的出去,能够形成规模,就一定可以形成连锁效应,也只有能卖出去,让老百姓的兜里丰富里,下行才能更有基础,另一方面,正确认知电商上行困难,电商的关键点不是把好产品和烂产品都通过网络卖出去,而是通过电商这一平台把好产品卖的更好,把烂产品变为好产品,从而变为热销产品,所以,产品上行遇困,最根本的问题还是产品本身不行,一个产品在一个区域内是具备优势的,但一上网就放到全国范围竞争了,产品上行就好比参加一个全国选拔赛,如何通过电商机制,一步步让本地优势产品走上全国冠军的位置才是产品上行的关键。
最后,要一业做透,百业跟进,不要万箭齐发,不分重点。
在农村电商的推进过程中,很多领导都会有这样的疑问,高淳除了螃蟹,还能不能把其他东西都弄上网卖卖,实际上电商没有万全之策,就算目前淘宝3万亿级规模的消费主体中,我们也只看到服装、数码产品等几个主要产品类别一马当先,所以说,我们对电商的效用及作用既要认识到位,又不能在认识上越位,把它的好处利用足,把它的缺点有效的避开,打造属于本地的精品特色产业,对一个县域而言,做精一业至两业,只要是经得起市场检验的,能真正带动老百姓致富的,就达到目的了。
如何打造高淳区农商2.0
过去三年,我们走了看了很多地方,在很多方面也做了模仿,有些消化吸收了,有些还进行实践了,如果我们将过去三年的农村电商实践称为高淳区农村电商的1.0版本,整体上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政府主导,民间参与;从2011年开始,虽然我区农村电商的起步一直都有政府很强力的介入,但我区农村电商的启动和实践始终还是围绕本地优势产业而进行的,如果说2014年前的农村电商还处于地方政府认识到了电商在经济发展及转型升级中的巨大作用而进行推动的话,那么,从2015年开始,中央三令五申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则将电商尤其是农村电商提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可想而知,有条件没条件的地方都建各种产业园、孵化中心及服务中心,我相信这一趋势在未来几年还会由政府主导持续下去,直到变成过剩产能。
第二,吸收为主,创新为辅;从2013年建立特色馆到2015年成立高淳区农村电商服务中心,可以说,我们在宏观层级的电商推进方式上基本因袭了浙江等几个主要电商先行地区的方式,并在他们的基础上加以吸收消化,但自身创新不足,也没有更好的对本地经济发展现状对症下药,造成很大的水土不服。
第三,公益为主,盈利不足:从电商发展的阶段及投入方式而言,不仅仅是我们高淳,包括许多电商先行区域,按照我的观察盈利线都不明确,许多寄生于电商主体之上的服务没有办法取得收益,说明电商主体的成长堪忧,生态链没有形成,而当前所做的服务,大部分还是政府投入,公益为主。
一千个读者就一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为依据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形态、所面临的机遇与困难完全不同,那么我区农村电商的发展必须打造属于自己的2.0版本,这样才能从各种各样的模式中走出来,走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出来。
按照我个人的理解及思考,我认为我区农村电商2.0版本的形成及发展一定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一定是以盈利动机促动的市场化运作占主导的;第二,一定是基于本地产业特征不断创新而形成的实效化的发展之路;第三,一定是具备良好生态的发展方式而不是掠夺式的发展方式。
自2015年5月我们成立高淳区农村电商服务中心以来,我们从模仿开始并不断实践,逐步认识到我区农村电商发展中的一些薄弱环节,简述如下:
1、电商生态不够完整,从2014年我们通过协会推动经营主体规范化、引入商标服务、从包装、物流、电商服务、金融对接及基地集聚等多个角度进行了生态构建。
2、电商孵化深度不够,从电商服务中心成立以来,我们通过推动“双50”农民电商创业计划、“农村企业电商孵化计划”、“农旅融合电商计划”推动高淳陶瓷、双湖蛋业等一批企业,永富水产、和丰园等一批腰部养殖户向深度扩展,以点带面引导大家发展,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推动了产业带集聚计划,期望向固城湖螃蟹、高淳陶瓷这样的企业,不但自己发展壮大,而且能够引智引资,构建属于有高淳特色的陶瓷电商产业带。
3、围绕电商发展的主导产业服务支撑工作不足,2015年下半年,我们在高淳区商务局、高淳区农业局、高淳区气象局、高淳区物价局及高淳区水产局陈贤明局长的指导下,围绕固城湖螃蟹产业带的打造构建了固城湖螃蟹大数据服务平台,围绕“产销衔接、优质优价”从产地、成品、销售等多个方面提供服务支撑,立项开发了中国大闸蟹交易价格数据库、固城湖螃蟹产地登记数据库、职业验蟹师管理数据库等多个主干数据库,而这些服务我们没有从政府拿一分钱,全部是市场行为驱动。
在高淳区农村电商2.0版本的打造路线上,我相信加以时日,我们一定能够走出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
(来源:虎足)
转载请注明:农贸易家 » 【观点】一个地区农村电商发展的困惑与反思
产品更新快,咨询微信:nongteyp
高品质农特食材供应,为您而挑剔!
招代理,有意代销请私聊
涵盖精品水果、健康早餐小吃、零食糕点、减肥食材、奶制品、豆制品、饮品茶酒、海鲜粮油、蔬菜菌类、肉类薯类、滋补养生品、服装鞋袜、护肤/美妆品、生活用品等高品质食材➕国内外大品牌·限时/限量秒杀品,手慢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