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高品质食材和大牌秒杀品,手慢无
导读:黝黑的皮肤,衣服上随处可见的泥迹。他是张棕顺,一个来自湖北恩施的80后小伙。两年前,他来到河南省淅川县,在5000多亩的土地上种起了石榴树,张棕顺和他的伙伴们在异乡当起了新时期的“地主”。
家境贫寒 偶然与石榴结缘
张棕顺,1983年出生在湖北恩施宣恩县棕溪村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是家里兄弟4人中年纪最小的。刚上大学时,张棕顺每个月只有73元的生活费,为了解决生活问题,他开始帮宿舍的同学打水,并利用业余时间在酒店洗碗,一天挣的几块钱基本解决了温饱的问题。
大二的一天,张棕顺坐公交车回学校,到站下车后,因外面下着瓢泼大雨,匆忙间不小心撞翻了旁边水果摊的水果,面对散落一地的水果,张棕顺当即表示愿意进行赔偿,便问到:“老板,这粉红色的,里面一粒一粒晶晶发亮的是什么水果啊?”“这是石榴,对气候环境要求很高的,只有北方才有,很贵的,要3.5元一斤,你撞翻的这些石榴最少要70块钱。”
老板生气地说到。张棕顺一听傻眼了,对当时的他来说,70块钱那是差不多一个月的生活费,简直是个天文数字。水果店老板似乎看出了张棕顺无力赔偿打烂的石榴,于是让张棕顺写了一张欠条,说等有钱了再赔给他。心存感激的张棕顺当时就决定将来一定要把钱赔给这家水果店老板。
毕业后不久张棕顺便参加了工作,他用他第一个月的薪水给当年的水果店老板送去了70元钱,结果水果店老板都没记起这件事,示意不用了,张棕顺表示,很感激您当年理解我的境况,是我造成的损失,我必须承担这个责任。
从小就有“地主梦” 毅然投身农业
小时候经常跟着家人在老家种地的张棕顺对土地有着别样的情怀,一直有个“地主梦”。毕业后的张棕顺一直从事渠道及销售的工作,多年的营销工作经历让他想到了自己来创业。2013年张棕顺决定跳出现有的圈子,去完成自己儿时的梦想,做一回新时期的“地主”。
到底种什么好呢?就在张棕顺一筹莫展之际,他想到了自己上大学时不小心打烂的石榴。
专人做专事,农业也是一门科学。张棕顺并不是从事农业的专家,要把石榴树种好必须得请这方面的专家来进行专业的指导,对此他有着清醒地认识。杨立峰教授是国内石榴种植领域的知名专家,张棕顺获悉后聘请了杨教授为自己的石榴种植提供技术支持。
目前,在市场上流通的石榴品种很多,主要分硬籽石榴和软籽石榴,硬籽石榴趋于饱和,而软籽石榴比较少且口感上佳。经过多方面考虑,张棕顺选择了种植突尼斯软籽石榴。从杨教授那获悉,此品种的石榴树对种植地及种植环境都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北纬35度是最佳的种植区域,海拔、温度、湿度、土壤、光照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石榴树的生长。
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及近2个月的实地考察,张棕顺发现河南南阳淅川县的张河村最适合种植突尼斯软籽石榴,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并且符合突尼斯软籽石榴的所有种植条件。欣喜的张棕顺最终决定把石榴种植基地放在了这里。
运用互联网众筹资金 打造5000亩无公害种植园区
多年的工作使张棕顺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可对于投资现代农业来说,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张棕顺认为,规模小了不行,大面积种植才能满足市场需求。筹集资金成了当下最重要的问题,善于思考的张棕顺想到了通过互联网众筹这种方式来进行融资。
他将自己的石榴项目在互联网上与身边多年的朋友进行分享,朋友们在看过项目介绍后,觉得很有前景,都纷纷伸出了援手,终于张棕顺筹集到了足够的启动资金。
流转土地,建立石榴庄园,种植突尼斯软籽石榴,等等,一切紧锣密鼓地大干了起来。从一开始,张棕顺就以绿色有机为种植标准,从种苗到生物肥,再到生物防治病虫技术,全程采用有机种植,无农药,无化肥。
截至2015年6月,石榴基地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5000多亩,张棕顺成了名副其实的“地主”,生活中的他也幽默地自称“地主哥哥”。
身为基地总经理的张棕顺,平日里喜欢与员工们在田间地头一起管护石榴树,他认为,每一棵石榴树都是有生命的,都需要细心的呵护,自己只有在一线亲自了解种植情况,才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创立“地主联盟”社群 打造“互联网+农业”新模式
石榴果成熟了,如何销售好是摆在张棕顺面前的一个大问题。他深知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的大浪潮中,传统的企业管理思路和销售模式迟早要被淘汰,运用互联网思维,将石榴销售线上与线下的有机结合,在农产品行业中同样适用。
2014年10月份,张棕顺利用手机微信平台在网上创立了“地主联盟”社群。张棕顺表示,基地今年计划拿出10%的石榴树用于“地主联盟”社群网友进行认筹,凡是加入社群的网友。
均可以申报认筹基地的石榴树,网友最少甚至可以只认筹一棵石榴树,基地将保证每一位参与认筹的网友5年每年10斤石榴果的固定收益,按照目前石榴的市场价,认筹的网友5年后会获得投资的4-5倍收益。
此外,基地会给每一位参与认筹的网友发基地精心设计制作的“地主证”,让网友们都体验一把当“地主”的感觉。
张棕顺认为,自己有做“地主”的情怀,身边应该还有不少像他这样想在当下有个“一亩三分地”的朋友。让张棕顺没有想到的是,截至今年3月份,“地主联盟”社群在全国已经有了湖北、河南、山东、上海、广东、福建共60多个微信群分站,每个分站都有4-5个群组,近一万人次认筹了基地18万株石榴树。
这么多石榴树被认筹,如何管理好这些石榴树,一时间让张棕顺压力倍增。他决定再次运用互联网,投资建立一个监管每一棵石榴树的网络平台,将石榴树每天的生长情况与各种信息记录在平台上,让每一位认筹的网友在平台上用自己的帐号实时监测,石榴树一旦出现任何问题,随时都可以在网上与基地工作人员联系。
有了平台,也有了众多网友认筹。张棕顺认为,该给自己的石榴果起一个时尚的网络名字了。今年5月,基地在互联网上海选了“石榴妹妹”形象代言人,“石榴妹妹”品牌正式创立。
面对眼前所取得的成果,张棕顺显得很冷静。他表示,2015年年底预计将会有60万株石榴树被认购,到2017年,基地将实现产值达到1.2亿。
目前,基地还有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同时团队建设也很重要,他要求基地的每一位同事都要有互联网思维,整个团队在思想上要上一个台阶,才会有更强大的生产力。
常怀感恩之心 帮助库区移民解决工作
石榴基地的规模一天天壮大,张棕顺并没有因此就满意。事业有成的他想到了当年帮助过他的水果店老板与为基地众筹资金的朋友们。常怀感恩之心的张棕顺从基地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决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基地建立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附近,成立至今,已经帮助解决了150多名库区移民的工作问题。张棕顺觉得自己还做的远远不够,将来计划把基地种植面积扩大到10200亩,届时可以帮助解决更多的移民的工作问题。
张棕顺说,自己从小在贫困山区长大,是农民的孩子,每天上学要走2个多小时的路程,深感山区孩子上学的不易。将来,基地会承担更多的企业社会责任,每年全年销售额的1%会拿出来捐赠给贫困山区的小学,真真切切的帮助到这些孩子们。
(来源:农世界网)
转载请注明:农贸易家 » 80后小伙投身农业创业 打造“互联网+农业”新模式
产品更新快,秒杀品多,手慢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