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易家】专注优质农特产品供应,汇聚各地优质产地资源,热销/爆款/应季农特产品源产地直发, 客服微信:nongteyp

全国首份农村电商建设研究报告发布(全文):农村电商覆盖率接近50%

数据报告 农行天下 1650℃ 0评论
产品更新快,咨询微信:nongteyp
支持终端下单/代理代销
代销无需铺货,适合宝妈/美食分享/想做副业等

“农村电商已成为深化农村供给侧改革、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农村电商在内地发展如火如荼。据在广州发布的全国首份“电商企业服务新农村建设深度案例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按商务部统计数据,内地农村电商覆盖率料达50%左右。而农村电商以低门槛、风险小等优势,吸引大量农村人才回流,迄今仅农村淘宝“百万英才”项目便已在全国培养超30万名农村电商从业人员。

农村淘宝项目覆盖全国704个县域

“农村电商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重塑农村发展生态。”报告指出,农村电商为新农村建设铺设了弯道超车的快轨,在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布局中,农村电商以其对接城乡需求、降低城乡交易成本、融合城乡市场并推动农村资源、人才要素的赋权增能,发挥独特作用。

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到去年第三季度末,全国已经建成农村电商服务点35万个,而全国行政村总数不到70万个,这意味着内地农村电商覆盖率可能已经接近或者超过50%。报告研究发现,电商通过布局农村市场,孕育农村发展的新动能,推动农业品牌化的打造。迄今,在农村淘宝项目已落地和覆盖的全国704个县域中,相继打造了包括巴楚留香瓜、肇源大米、洛川苹果、广东化州橘红等40多个农特产品区域品牌。

农村电商覆盖率接近50%

近年来,农村电商发展如火如荼。以阿里巴巴的农村淘宝为代表的电商企业投入大量资源建设服务站,布局农村电商市场。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到2016年第三季度末,全国已经建成农村电商服务点35万个,而全国行政村总数不到70万个,这意味着我国农村电商覆盖率可能已经接近或者超过50%。

报告指出,农村电商为新农村建设铺设了弯道超车的快轨,在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布局中,农村电商以其对接城乡需求、降低城乡交易成本、融合城乡市场并推动农村资源、人才要素的赋权增能,发挥独特作用。“农村电商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重塑农村发展生态。”

“农村青年电商人才库”初现成效

报告指出,农村电商为农村居民创造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其以低门槛、风险小等优势吸引大量青年返乡创业。譬如,农村淘宝自去年初推出“百万英才”项目,建立农村青年电商人才库,至今已在全国培养输出6万名农村淘宝“村小二”和农村电商带头人、以及30万名农村电商从业人员。

该报告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三农研究院联合发布。报告还建议,今后宜优化政策供给,助推电商网络更广泛地向农村延伸;完善交通、通讯基础设施,确保电商在农村落地生根;进一步加强品牌规划,形成错落有致、各显其能的电商产业格局;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农民的电商应用能力。

唤醒农村“沉睡”的资源

报告研究发现,农村淘宝在引进电商要素,助力农村产业发展升级;打造电商体系,孕育农村发展的新动能;促进农村人才回流,全力助推新农村建设;创新运营模式,有效倒逼供给侧改革和助力精准扶贫,全方位帮扶贫困地区发展等方面效应显著。

据介绍,农村淘宝充分利用相关联公司以及平台资源和社会影响力,通过共建创新的“供应链”体系、引入“金融保险”的线上营销模式等举措,推动农业品牌化的打造,促进优质优价机制、产业化标准机制的形成,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品牌溢价等成效。截止目前,在农村淘宝项目已落地和覆盖的全国704个县域中,相继打造了包括巴楚留香瓜、肇源大米、介休小米、洛川苹果、广东化州橘红、湖南湘莲等在内的40多个农特产品区域品牌。

报告指出,农村电商发展不止于授鱼,还为农村、农民带来了更丰富、更完善的信息化服务,为农民提供了发展致富的“渔场”,农村、农民利用电商带来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手段,将自身携带的资产资源带进“渔场”,从而将资源资产收益最大化,真正唤醒了农村长期“沉睡”的资源资产。

吸引大量农村人才回流

报告指出,农村电商为农村居民创造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其以低门槛、风险小等优势吸引了大量青年返乡从事电商创业。2016年初,农村淘宝推出“百万英才”项目,建立农村青年电商人才库。截止目前,该项目已在全国培养输出6万名农村淘宝“村小二”和农村电商带头人,以及30万名农村电商从业人员。

随着农村电商蓬勃发展,农村青年电商从业者普遍能够熟练地使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工具,不仅推广了当地的好产品,而且宣传了地方风土人情,带动了乡村旅游,实现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村电商还以网上销售形式倒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让农民与市场对接更加紧密,通过预售、众筹、订制等方式增强了农产品生产的精确性,减少了生产的盲目性。

农民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通过对农村淘宝的深度研究,报告指出,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政策供给不足、基础设施滞后、品牌化薄弱、电商人才短缺和激励电商企业与三农发展目标融合不够等方面的挑战。

为此,报告建议,优化政策供给,助推电商网络更广泛地向农村延伸;完善交通、通讯基础设施,确保电商在农村落地生根;进一步加强品牌规划,形成错落有致、各显其能的电商产业格局;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农民的电商应用能力;提升服务意识,为新农村建设插上农村电商之翼。

 

相关报道: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学术团队发布全国首份电商企业服务新农村建设深度案例研究报告

2017年8月23日,由我院刘义强教授主持、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和南方报业集团三农研究院研究团队撰写完成的全国首份电商企业服务新农村建设深度案例研究报告《新农村建设的电商之翼——农村淘宝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深度案例研究报告》在广州发布。报告指出,以行业领军企业农村淘宝为代表的农村电商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正在加速塑造农村经济和社会的生态圈。

10年前,让农民上网淘宝,他们说那是天方夜谭,从来没想过;5年前,农民上网淘宝成为村里津津乐道的新鲜事儿,忍不住要体验一把;而今天,农民上网淘宝根本不是事儿,他们不仅要买还要卖。十年弹指间,农村与电商已经深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小场景、大格局越来越清晰,电商对农村的影响已经深深烙印在亿万农民身上,农村电商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再造农村生态。

农村电商发展呈现“井喷”态势,发展速度超预期

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第三季度末,全国已经建成农村电商服务点35万个,而全国总的行政村数量不到70万个,这意味着我国农村电商覆盖率可能已经接近或者超过50%,一些村甚至出现了“多重覆盖”,即同时有几家电商平台进驻。随着农村电商覆盖面的迅速扩大,农村电商的消费额也在迅速增加。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农村网购市场规模达3530亿元,同比增长96%,2016年农村网络零售额继续快速扩张,市场规模达到8945.4亿元,增长率高达152%,一个崭新的蓝海市场跃然纸上。根据专家预测,我国未来农资市场容量有望超过1.5万亿元,农产品市场容量超过4万亿元,农村电商有望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做大做强农村电商,将在很大程度推动实现城乡协调发展。长期以来,城乡公共服务不均等,农村电商的发展为弥合这种差距创造了新的路径。

农村网民规模空前,助推农村电商布局加速进行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17年8月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其中农村网民占比26.7%,规模为2.01 亿,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4.0%。农村互联网的普及和使用表明,支持农村电商发展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已渐趋完善,庞大的电商潜在使用人群已经培育出来。2014年以来,每年以100%左右增长的农村网络零售额更加突出表明,农村电商已经成为服务农村发展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以农民为主体的网商群体逐步发展壮大。根据淘宝的内部数据统计,截止到今年7月,农村淘宝村小二的数量约为300,000人。从各省来看,山东的村小二数量最多,为2764人,其次是河南、贵州、安徽、福建,分别为2500人、2044人、1838人、1761人,位列2-5名。

电商为青年铺平返乡之路,农村人才回流渐成趋势

电商以其门槛低、风险小等优势吸引了大量青年返乡从事电商创业,“明天谁来种地”的问题有了另一种现实的回答。2016年初,农村淘宝推出“百万英才”项目,项目以人才培养项目为依托,建立农村青年电商人才库,让农村淘宝各级服务站成为项目的实践基地,逐渐探索孵化围绕农村淘宝的新型服务行业,扩大农村青年的就业和创业范围。截止目前,农村淘宝“百万英才”项目已在全国培养输出6万名农村淘宝“村小二”和农村电商带头人,30万名农村电商从业人员。阿里巴巴农村淘宝落地到每一个地方,都能引发青年的热捧,各地的农村淘宝合伙人招募异常火爆。2017年2月17日,国家发改委与阿里巴巴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返乡创业试点。双方共同承诺将在2020年前后共同支持300多个试点县(市、区)结合返乡创业试点发展农村电商,农村淘宝将针对国家级贫困地区有针对性地资源支撑。

农村电商正在悄然改变传统的农村与农民

农村淘宝充分利用相关联公司以及平台资源和社会影响力,通过共建创新的“供应链”体系、引入“金融保险”的线上营销模式等举措,推动农业品牌化的打造,促进优质优价机制、产业化标准机制的形成,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品牌溢价等效应。截止目前,在农村淘宝项目已落地和覆盖的全国704个县域中,相继打造了包括巴楚留香瓜、肇源大米、介休小米、洛川苹果、广东化州橘红、湖南湘莲等在内的40多个农特产品区域品牌。随着农村电商蓬勃发展,农村青年电商从业者普遍能够熟练地使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工具,不仅推广了当地的好产品,而且宣传了地方风土人情,带动了乡村旅游,实现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村电商还以网上销售形式倒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让农民与市场对接更加紧密,通过预售、众筹、订制等方式增强了农产品生产的精确性,减少了生产的盲目性。“互联网 ”时代的全面到来,预示着基于互联网平台之上的电商企业和产业形态冲出城市,正在以势不可挡的姿态走进传统上封闭落后的广阔的农村腹地。

该报告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和南方报业集团三农研究院研究团队完成。主持人为刘义强教授和马华教授。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是从事农村与农民问题研究的专门性学术机构,也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之一。该院坚持“顶天立地 理论务农”的宗旨,以“举院体制”为依托,以大型调查和大数据为基础,系统推进资政服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纵深发展,形成了以田野调查为鲜明特色的学科发展态势。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三农研究院是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整合内外涉农资源,与山西大学城乡发展研究院合作建立的新农村建设智库。研究院集“产学研宣”为一体,提供全链条式服务,打造一个“立足南方,辐射全国”,集项目咨询、信息咨询、课题研究、学术研讨、行业调研、项目合作交流、行业人才孵化、专业资源经纪等于一体的多功能立体式示范服务窗口。

附1:作者团队

报告主持:

刘义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组部首批“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海外农村(比较)研究中心主任,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三农研究院特聘首席咨询专家。

马华,山西大学城乡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执行院长,许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中原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广东省三农咨询服务中心执行主任,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三农研究院特聘首席咨询专家。

报告参与者:

乔陆印博士、姬超博士、马池春博士、冀鹏,山西大学城乡发展研究院博士

报告全文:《新农村建设的电商之翼——农村淘宝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深度案例研究报告》全文

(来源:中国农村智库发展平台)

转载请注明:农贸易家 » 全国首份农村电商建设研究报告发布(全文):农村电商覆盖率接近50%

高品质食材供应,不负自然不负卿代理下单
喜欢 (0)or分享 (0)

产品更新快,咨询微信:nongteyp

高品质农特食材供应,为您而挑剔!

招代理,有意代销请私聊

涵盖精品水果、健康早餐小吃、零食糕点、减肥食材、奶制品、豆制品、饮品茶酒、海鲜粮油、蔬菜菌类、肉类薯类、滋补养生品、服装鞋袜、护肤/美妆品、生活用品等高品质食材➕国内外大品牌·限时/限量秒杀品,手慢无!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