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秒杀品较多,手慢无!
招代理代销,适合宝妈/美食分享/想做副业等
(@李剑-农业与互联网)国家一直提出电商助农,但这个助农似乎并没有并没有让江西万年的农村得到多大的变化。“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农耕方式还在延续。
2015年年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做好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确保亿万农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国家大力扶持农村的发展,为农村的变革注入现代化的基因。但,为什么如今的农村还处在自然农耕的时代?农村错过了“工业时代”,决不能再次错过“互联网时代”。的的确确,农村的发展来到了至关重要的拐点?那么,如何借助互联网“弯道超车”?
为什么我们的农村还处在农耕时代呢?
笔者认为除了农村信息化的发展落后,更多的是与农村的劳动力流失有直接的关系。我所居住的村子有30多户,目前有75%的劳动力常年在浙江、福建打工。即使这些人赚了钱,也不会在家里装电脑、拉网线,推动所谓的“农村信息化”。因为,他们认为“花笔钱没有必要”。网络不通,何谈农村的信息化呢?
今年春节期间,我们走访了同村的一些同龄人,也了解了一些情况。他们对电脑或者互联网还是比较陌生,甚至不是了解。85%的外出的年轻人对电脑依然不会简单地操作。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些人基本是初中没有读完或者小学就辍学。同时,在外地劳作多年,也没有学习与电脑知识。
在他们的心中,赚到钱是第一位的。
因此,在这样的一个农村里要去发展电商或者互联网服务,难度有多大。我们想想就知道!
但,互联网已经在蔓延…….
然而,这样的情况,在乡镇里面则不一样。
这个春节,我大部分时间是在我丈母娘家居住。我丈母家位于是全镇核心的街道。这里有很多家庭都有电脑,而且还装上无线路由器。他们对电脑知识和互联网的了解比农村人要了解更多。同时,他们经常通过电脑操作或者网上购物、或者浏览新闻、或者玩网上游戏。
我的小舅子就是这样一个人。高中毕业后,在家经营者一家理发店,并代理了一个化妆品品牌,他还在淘宝上开了一家化妆品网店,家里也装了无线路由器。他告诉我说,装上路由器是方便玩玩手机或者微信,通过手机看看新闻等。
似乎,我还发现一件奇怪的事情,不会玩电脑的乡下人,但会通过手机上网,玩微信、看新闻。
这是一件让想要争夺农村电商市场的大佬们惊喜的事情。或许,移动互联网能够帮这些大佬们争取到更多的农村人群。
纵观这几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的确让农村发生了很多变化。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出现。
今年春节回老家,我被叔叔大伯、侄子、表姐表妹们拉着要加我的微信,并被他们拉进了各类家人的微信群、还被他们强迫发红包。微信的存在,让这些人更爱上手机。
玩手机不再是城市人的独享,农村的70后、80后、90后一样流行玩手机。在农村,移动互联网(手机)的使用人群远远超过了在电脑上使用的数量和时长。而且,这种趋势还在扩大。
为什么会这样?农村的年轻人认为:手机的打字和浏览网页、上网聊天、比电脑操作更简单、更容易。
但,他们上网也只是玩玩微信、浏览网页、玩个手游。这就是赶戈时髦,而已。
中国13亿多的人口,其中有9亿多在农村。加上我国的国情,pc端的互联网在农村会遇到让人想不到的困难。移动互联网能否让电商大佬们看到机会点呢?
那么,电商大佬如何适应农村市场?
9亿多的农村人口,近千亿的市场,这么大的蛋糕,哪位电商大佬不心动。
那么,我们又能通过什么来撬动这巨大的市场呢?
笔者认为:了解农村人群是关键,设计出符合时下的农村人的产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法来思考:一是,把我们的产品设计的更轻便,适合手机(移动互联网)。二是,把产品的功能设置成更简易、更适合农村人上网习惯。
其实,微信就是这样的一个产品,只要你会打字、你会拍照,你就能玩微信。不管你是上至70岁的老人还是下至10岁左右的孩子。这也就是农村人能爱上微信。
当然,互联网思维本身就是要符合简单、极致的特性。但,笔者也浏览过很多电商平台,购买或者上传产品都特别复杂。尤其是付款的流程,真是特别费劲。电商平台要想在农村掠夺更多的市场,就必须要适应,让平台去适合农村人的上网习惯。
如果网购平台的话不要太多的枝枝叶叶,最好就是2步:第一步快速找产品、第二步快速付款。当然,移动互联网不能像pc端一样有太多的页面和文字说明,因为图片太多会让本来手机网速缓慢的农村人体验度降低,甚至会直接关掉页面。这样对我们的移动互联网的产品设计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片占的空间小、文案能力强。否则,也很难博得到农村人的爱上我们的产品。
除了,电商大佬们和电商平台设计者之外,政府需要做那些事情来推动农村信息化呢?笔者认为wifi普及或者移动、联通网速加快。
目前来看,这些真的不合格。以我村子来说,有时候,信号都不稳定,开个微信,浏览微信图片,就是龟速啊。即使我的4g手机也一样,更别说,很多使用2g、3g手机的农村人。
尽管,2015年,国常会:解决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让98%行政村宽带覆盖。但,真不是上网问题,而是我们上网速度的问题。因此,网速提速才是关键。
除了网络问题,网络知识学习和培训更需要政府来推动。笔者认为,政企合作是很有必要。地方政府牵线搭桥,发展志愿者或者企业志愿者为农二代培训电脑知识或互联网知识。让农村人能了解互联网、使用互联网、借力互联网。面临农村人文化程度不高的现状,我们可以逐步、分层次来培训;如果有必要的话,在小学,初中开设电脑课程,让更多的农村孩子接触互联网、了解外面的世界。
曾经有一个“电脑下乡计划”,笔者认为很好。但这几年,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动静了。农村的孩子们真的很需要這些电脑和互联网知识。
那么,农村、农产品如何走出去呢?
或许,有些东西是一通百通。农村、农产品走出去先决条件一样需要网络落地、需要懂互联网的人。以上两者条件具备之后,农村、农产品能走出去吗?或许不见得吧。
因为,互联网改变的只是接触面和传播面。互联网不能把不好的产品或者没有特色的产品,变成大众喜爱的产品。
笔者认为:即使要满足硬件和软件。即网络、人才、还要具备特色的农村、农产品、雄厚的资本。
只要有特色的农村文化或者有特色的农产品,就不愁没有销售的路子。其实这里有很多例子,证明在互联网时代下,优特农产品得到更多的人的喜爱和热捧。褚橙就是其中之一,口感一流的褚橙为什么能活,除了褚时健的个人品牌之外,与褚橙自身的口感是分不开的。
除了具备优特农产品或者文化之外,互联网意识、互联网文化、互联网习惯、创业氛围也必须快速在农村建立起来。其中,京东、淘宝的农村战略,为“电商下乡”做了很好的市场教育以及氛围的搭建。
真的,创业氛围很重要。
为什么北京的互联网创业者喜欢在中关村去创业,因为这里有志同道合的人、有风投光顾,有思想碰撞、有交流、有学习、有榜样。
但在农村,有什么呢?口沫会淹死人。这个是很多在农村创业的人会经常遇到。不被理解、不被认同、没有榜样、没有规矩。如果不没有两把刷子,想在农村创业成功,真的是做梦啊。
尽管,农村有独特的资源,但如何把這些资源转化成机会或者金钱。真的需要很大的努力。这可不是简单会上个网这么简单的事情啊。我们也经常听到在农村失败的案例,血本无归啊。
农村如何借助互联网来发展呢?(以万年县为例)
《万年县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意见》显示:到 2016 年底,全县培育1家以上年销售额超亿元的电子商务企业、3家5000万元以上的电子商务企业,30家农村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培养农村电子商务创业人员队伍 500人,培训电子商务应用技术人才1000人,实现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全覆盖,力争实现农村电子商务年销售额达到3.5 亿元,形成电子商务应用更加广泛,保障体系更加健全,配套服务更加完善,产业发展更加集聚的农村电子商务新格局。
政府已经为农村互联网发展做好了背书。但,我们先来分析下,万年县有什么优质的农产品或文化?万年珍珠、万年贡米、万年仙人洞、神农宫,还有什么可以想的出来呢?
万年定位是稻米之乡,也许,我们只能以稻米来做文章。目前,万年贡米已经有人在做电商,现状也是不温不火。这与万年贡米在中国米业品牌的品牌运作有很大的关系。
春节期间,我也一直与几位年轻人在探讨如何利用电商在家乡创业。毕竟创业,除了有好产品、好项目之外、更有能操盘的人才。对于类似万年这样的只有贡米的县域,我们要怎么样利用跟互联网实现弯道超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挖掘新奇特的农产品
新、奇、特的产品特别适合互联网时代,这些产品容易形成传播和引起人们的关注。除了耳熟能详的万年贡米,万年还有肉圆果,社里珍珠,万年生猪,茄果干,灰煎果,板栗烧肉,万年淡水珍珠、山茶油、石镇的猪头肉、碱水面等等这些也被当地人称之为“十大土特产”。
当然,我还记得小时候我们经常吃的“珍珠果”、“年糕”、“包果里”、“冻米糖”、“牛皮糖”“霉豆腐”等等,一样具有乡土风味。
二、打老乡牌
万年县人口接近40万,将近有10万人外出打工或学习。如果我们能借助老乡这一情感关联,再利用互联网,把具有乡土味、家乡味的万年土特产送到这些游子们手里,并通过他们口碑传播和宣传,也可以快速提升万年土特产知名度。
当然,这个故事要讲好,否则很难走入外出务工或学习人群的心理。
三、利用移动互联网推广
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城乡人群的主要上网的途径,占领移动互联网,就能占领新的市场。当地政府能充分借助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树立万年乡土品牌形象。通过多角度、连贯性的宣传和推广,引起社会的共鸣和传播。
四、建立“引进来走出去”的思想
这就是改革开放的思路。我们要把大型的电商平台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来,通过扶持县域电商走出去,并大力培养电商创业的新思维,帮助农民致富和过上幸福的生活。
目前、苏宁电商、京东、阿里等大型电商平台已经在万年县开设运营中心,实现“工业品、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这些大平台已经在开展把优秀的工业品推荐给万年人民,同时又把万年的优特农产品源源不断第送到全国各地。
据了解,2014年万年县与江西本土的电商平台——赶街网开展合作,去年全县电商交易额达62亿元,实现税收6659万元。
五、抓重点,在县城和乡镇发展互联网或电商业务
“县”我国最后一级行政单位。当地政府,最好抓重点,在县级单位加大互联网知识和电商人才的培训与拓展,同时可以选取农村年轻人在县城、乡镇级别的单位开展互联网和电商创业。如果这些年轻人学会了互联网和电商之后,反哺到农村之后,农村的互联网落地会立即得到改观。同时,也能快速实现农村电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伟大目标。
农村的落后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的现象。如果信息化、知识、人才等得不到充分的解决,在农村发展互联网或者电商,路不会这么顺、平。
转载请注明:农贸易家 » 农村发展遇拐点?如何借助互联网“弯道超车”—以江西万年县为例
产品更新快,咨询微信:nongteyp
高品质农特食材供应,为您而挑剔!
招代理,有意代销请私聊
涵盖精品水果、健康早餐小吃、零食糕点、减肥食材、奶制品、豆制品、饮品茶酒、海鲜粮油、蔬菜菌类、肉类薯类、滋补养生品、服装鞋袜、护肤/美妆品、生活用品等高品质食材➕国内外大品牌·限时/限量秒杀品,手慢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