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高品质食材和大牌秒杀品
前段时间,广东徐闻菠萝滞销的消息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之后天猫生鲜电商“笨鲜生”的一则倒闭公告却寒了不少人的心,公告中“助农”“农民坐地起价”“倒闭”这样触动人心的词汇使得民众的视线纷纷转到徐闻农民身上。菠萝滞销却导致代销的电商近乎破产,这并不是偶然的蝴蝶效应,而是垂在广大生鲜电商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掉落了。
生于情怀,死于品控
“笨鲜生”1天出售徐闻滞销菠萝60万斤,却因为大量买家反馈收到的菠萝坏了而让店铺赔到近破产,导致这样后果的原因一方面是农民缺少基本的契约精神,另一方面则是电商本身的疏忽与能力不足。
江苏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有关专家告诉记者,农民的契约精神薄弱是此次事件发生的原因之一,但我们并不能把农民归为罪魁祸首。农民信奉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如果被强制签订约束性条约,很有可能会放弃买卖。基于这样的情况,商家既要尊重他们的规则,也要落实好自己的监督与品控。
何为品控?南京万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周小东解释,品控就是从原料把控、生产加工、产品制成、成品检测到成品入库、以及售后质量的跟踪解决的全过程,包括完整的质量控制和管理链。有不少业内人士推测,“笨鲜生”没有在当地留下专业的采购人员。因为菠萝是一种比较娇贵的水果,如果采摘过程中有挤压损伤,或者过分成熟,在运输过程中一定会变质、酸败,“笨鲜生”没有掌握好源头品控,直接引发了大量售后赔偿问题。
周小东指出,包括“笨鲜生”在内的很多生鲜电商最擅长的是营销,但是生鲜最重要的是品控、物流和人工成本,把最重要的环节交给别人做,自己只负责销售,问题自然爆发了。
“解决农产品滞销确实是一个既有社会意义也有经济意义的事情,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种情怀,但问题就在于怎么做。”周小东表示,传统的生鲜批发依靠多年的打交道磨合出了和农民合作的规则,但对于电商“玩家”来说,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农民合作制约的规则。
生鲜电商的致命亏损
“目前大部分自营的生鲜电商都处于亏损状态,很大的原因是电商在用一种工业化的思维做农业。”周小东指出,生鲜电商关键在生鲜。电商之所以能颠覆传统商业,归根到底是大幅降低了商业流通成本,然而生鲜电商是个例外,对生鲜产品来说,多流转一次就多一次致命的损耗。
此次事件让“笨鲜生”创始人钱农有所感悟。他认为,除了源头把控,这个行业最难的环节在物流,大部分损耗都集中在这里。
“这也是徐闻熟果和次果可以走传统批发渠道,却不能通过生鲜电商销售的根本原因。”江苏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有关专家解释,生鲜B2C模式的成本损耗远高于传统渠道。传统生鲜连锁的整个生鲜链条损耗在20%到30%之间,而生鲜电商还要进一步考虑退换货产生的成本。由于农产品种类繁多,特性千差万别,缺乏统一的标准,极易引发买卖双方的矛盾和纠纷,这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影响要比线下交易大得多。
此外,生鲜电商市场竞争激烈,为获得流量与用户,平台需投入大量的补贴与营销成本,烧钱也就成了一种常态。
从源头解决质量问题
生鲜电商真的毫无出路吗?在当外界猜测“笨鲜生”已经彻底破产,质疑果农品性和生鲜电商模式时,“笨鲜生”再次发布公告,表示赔付工作已接近尾声,售后结束之后会重新上架产品,并表达了对农业发展电商化的信心。
“目前,不少生鲜电商都在尝试转型升级,从B2C模式转向B2B和O2O。”周小东告诉记者,O2O的经营模式很可能会扭转当前的局面。通过农产品线上渠道建立新的流通体系,应用“在线交易+实体店经营”可以实现农产品信息流通和交易电子对接。现在很多生鲜电商开始布局前置仓、或者联合线下零售资源形成生鲜B2C+O2O的连锁模式,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和损耗,但线下经营成本高昂,能否走通还要看是否有资本的强力加持。
江苏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有关专家认为,生鲜电商平台仅仅是提供服务的渠道,线下农业体系才是问题的关键。对生鲜电商来说,产地规模化直釆是一条出路,但这并不是当前任何一个电商可以负担得起的,规模庞大如联想,做生鲜也不过是一时的热闹。“如果产地规模化直采模式得以推行,那只有少部分电商玩家可以存活下来,大部分小型自营平台都会被淘汰。”
该专家指出,目前农产品电商市场不够成熟,建立相关质量监控体系势在必行。应由政府牵头,组织农业相关社会组织联合制定针对网络营销的农产品质量标准,规范优化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将生鲜电商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以农产品追溯体系的利益驱动机制,让生产企业从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建设中获得利益回报,调动其参与积极性,从源头解决质量问题。
(作者:江苏科技报记者 秦婷)
转载请注明:农贸易家 » 生鲜农产品电商哪里出了错?
产品更新快,最新福利加微信:nongteyp